浅谈ldquo疱疹性咽颊炎rdqu

浅谈“疱疹性咽颊炎”

的中医治疗

家里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孩子的健康成长显得就格外重要,今天我们可以聊聊儿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好发于夏秋季,现在正是本病高发季节。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因此很多家长容易将此疾病与普通感冒相混淆,但如果家长仔细观察的话,会注意到此病患儿在咽喉部、口腔黏膜等处有疱疹,这与普通感冒是不同的。

疱疹性咽颊炎与中医的喉痹、乳蛾(小儿肺卫热盛证)所表现的咽喉疼痛、口舌糜烂,发热、头痛、饮食减少等症状相近。因而疱疹性咽颊炎可参照这些病症,辨证施治。

疱疹性咽颊炎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近距离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通过呼吸、飞沫等被传染,也可以通过接触带病毒患者唾液(粪便)污染过的物体表面,没有勤洗手,然后经口得病。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不好鉴别,这两种疾病都是由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疱疹位置不同,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臀部、关节、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多在孩子的喉咙里,手脚和臀部则并没有疱疹。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宝宝如果出现拒食拒水,口水增多的现象,要留心,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看看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可以看到明显的小水泡,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同时要留心孩子手、足、臀部等部位有没有疱疹。孩子如果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惊跳、抽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增快、呕吐、高热不退等表现,提示病情较严重,应及医院就诊。

小儿肺卫热盛证:

临床表现: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甚者咽喉剧痛,伴吞咽时加重,伴有发热,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腠理,卫表失和,热毒袭肺,伤及咽喉而致咽喉疼痛、口舌糜烂,出现溃疡、甚者出现高热、头痛等。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成药推荐:辅仁小儿咽扁颗粒

: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金银花、金果榄、人工牛黄、桔梗、玄参、麦冬、射干、冰片。辅料为蔗糖、糊精。

:开水冲服。1-2岁一次4克,一日两次;3-5岁一次4克,一日三次;6-14岁一次8克,一日2-3次。

部分孩子常常伴有高热、拒食、呕吐等表现,需注意补液,及对症治疗;继发细菌感染者需要加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氨苄颗粒)。

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口腔里有创面,会痛,且容易继发感染,所以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虽然孩子嘴巴痛,但是还要鼓励他多进食,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蛋羹、肉末粥等等,适当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饮食后让孩子饮几口水或者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应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可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不过,家长不必过分忧虑,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换外衣裤、洗手、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平时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要勤通风,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及多休息,此外让孩子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一旦发现孩子患病,除了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外,还要注意和其他孩子保持隔离,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pinnanren.net/bmly/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