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保健武陟县第一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小

疱疹性咽峡炎可谓是手足口的难兄难弟,它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四季均可发病,6岁以下儿童多见。一般病程4——6天,重症可至2周。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01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1.疱疹的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非常、甚至是极度相似。但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在于,出现疱疹的位置有所不同。

(1)手足口病出现疱疹的位置常见于于嘴唇、手心手背、屁股、脚趾等处。

(2)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则不会出现在手、足、屁股等处,而是出现在孩子的咽喉的位置。

2.传染的可控性不同

(1)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更高,覆盖面更广,孩子间的传染更加容易。

(2)疱症性咽峡炎的传染度就没有手足口病的高。

3.流口水的程度不一样

(1)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流的口水相对要少一些,距离开始发烧的时间要远一些。

(2)手足口病则距离开始发烧的时间要近一些,而且流口水会更严重一些。

4.危险度不同

一般而言,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程度没有手足口病的高。

注意:

是一般情况下,不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特殊情况与孩子的体质、当时的状态、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紧密相关。

2.传播途径

1.途径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经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用物、飞沫传播等。

2.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突发发热,体温可高达40°C;

(2)咽痛,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有红晕,2~4mm,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

(3)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

(4)大龄儿童出现精神差、食欲差,幼儿出现流涎、哭闹、厌食;

(5)重症3岁以下多见,表现发热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快等症状。

03预防措施

1.习惯养成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开窗通风

孩子生活场所经常开窗通风,增强孩子免疫力,注意营养搭配,多晒太阳,睡眠充足。

3.消毒

每天对孩子的玩具、生活用品及个人用品要及时的清洗消毒,避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

4.日常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疱疹性咽颊炎,应将患儿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

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发热幼儿卧床休息,注意口腔护理。

3.多喝水,少食多餐,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食物。

家长注意

幼儿一旦被医疗机构确诊为疱疹性咽颊炎,请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通知班主任,以便我们做好消毒预防工作。

2.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不外出。家里不接待外人,患儿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被褥、玩具、书籍与餐具与成人分开,并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便盆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4.病好后需到县级医疗机构开证明方可入园。

END

武陟一幼

打动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pinnanren.net/bmly/7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