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解大便了吗?通畅吗?
这虽然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但是却困扰着很多人!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治疗便秘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临床上可根据便秘的程度、类型和性质,选用合适的通便剂,要强调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选用药物应以减少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
1.通便药:选用通便药时应考虑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性、药物依赖性以及价效比。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①容积性泻药(膨松药)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常用容积性药物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②渗透性泻药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药物包括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和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聚乙二醇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代谢,其含钠量低,不引起肠道净离子的吸收或丢失,不良反应少。乳果糖在结肠中可被分解为乳酸和乙酸,促进生理性细菌的生长。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③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短期按需服用比沙可啶安全有效。因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酚酞可能有致癌作用,该药已被撤出市场。动物实验显示,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致结肠黑变病,后者与肿瘤的关系尚存争议。建议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药。
2.促动力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有研究表明,高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普卢卡必利能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3.促分泌药:包括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
4.灌肠药和栓剂:通过肛内给药,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粪便,使其易于排出,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便秘合并痔者可用复方角菜酸酯制剂。
最后小编还是要告诉大家合理的膳食、多饮水、运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慢性便秘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