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广播系列访谈之慢性便秘的防治

小编语

天气渐寒,又进入了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便秘也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便秘更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年11月16日的江苏健康广播电台采访了我院消化科林琳主任,重点聚焦于慢性便秘,现在小编就为您还原部分采访现场吧!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排便的情况,获得哪些健康方面的信息?

林琳主任:1.观察排便的次数,一般来说正常的范围比较宽,每天1-2次排便,每周3次以上都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分在意或强求排便的次数。2.观察大便的性状,正常的粪便应该是成形软便,没有脓血和黏液。3.观察大便的颜色,黑褐色、红黑色的大便颜色需要引起重视,接受隐血试验的检查。4.观察是否具有未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判断我们的消化功能是否存在异常。5.要注意自己是否有腹痛、腹胀、排便梗阻感和不尽感,这些都有助于判断便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所以说与排便相关的这些细节,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下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消化道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疾病隐患,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主持人:有人说在结肠癌或恶性息肉的早期,会表现出一些排便的异常,请问是这样吗?

林琳主任:结肠癌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并没有特异的相关性,也并不存在固定的因果关系。但一些肠癌的发生,确实可在排便方面表现出某些迹象。对肠癌的发现,除了做肠镜,简单的可以经常查查粪便隐血,这是无创又非常简单的检查;如果单纯便秘、没有其它恶性疾病的话,粪便中是没有血液的。对于肠癌,如果要得到准确的诊断,就要借助肠镜检查,肠镜下能够看得清楚。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对于排便异常患者、基本上可解除结肠癌的思想包袱,使患者走出焦虑、猜疑的情绪。

主持人:常常看到很多糖尿病的患者,也表现出便秘和排便障碍的情况,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林琳主任: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神经和肌肉的损害。这种损害如果发生在肠道,就可能导致排便障碍。在糖尿病后期,60-70%的病人都会出现胃肠运动的障碍。胃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胃轻瘫,肠道运动障碍就表现为便秘。这是糖尿病本身造成的,与普通的慢性便秘不一样。同样的道理,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排便障碍,也和原发病的神经肌肉病变有关,这种类型的便秘被称为继发性便秘。除此之外,糖尿病还会导致病人的吸收障碍和肠功能紊乱。有的患者表现为便秘,有的表现为腹泻。这种肠功能紊乱会影响口服降糖药在肠道通过的时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血糖的控制很关键,那对于糖尿病的便秘病人来说,是不是血糖控制好了就能解决便秘的问题呢?

林琳主任:很遗憾,并不能这样理解。血糖控制的好,胃肠道神经的损害的发生会慢一些,血糖控制不好这种损害就发展的快一些。退一步讲,即使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无法完全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神经、肌肉、心脏、血管的病变都会随之出现,控制血糖能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主持人:糖尿病引起的便秘应如何治疗,您有哪些建议?

林琳主任:首先对糖尿病要积极治疗,不能因糖尿病而刻意通过少吃来阻止血糖升高。整个饮食和治疗应该全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了便秘或胃肠动力障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这些并发症可能带来的结果,通过饮水、膳食、运动的方式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轻泻剂或者胃肠动力药缓解便秘问题。但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通常较为敏感,与一般人相比,疗效容易出现起伏,要因人而异地随时进行药物种类和剂量的调整。

主持人:临床上还有哪些疾病可能导致便秘呢?治疗上注意什么呢?

林琳主任: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全身性疾病会导致便秘;阿片类药物用于止痛,但是其有减慢胃肠传输,减少排便的副作用,约50%用阿片类的患者有不同程度便秘。肾功能不好者也可能伴有便秘。这些疾病所致的便秘,往往需要联合治疗,或称综合治疗。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便秘。

主持人:医院都开始使用一种叫“生物反馈”的方法来治疗便秘,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作用机理是什么?

林琳主任: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型的心理行为疗法,安全简便,治疗费用低且没有副作用。简单来说,便秘患者存在异常的腹部和盆底肌肉运动。通过仪器可以将这种异常信号记录下来,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患者,使患者“看到”自己排便时腹部和盆底肌肉运动的问题在哪里、进而告诉患者如何纠正错误动作,反复地逐渐地训练,直至纠正自己异常的排便动作(逐渐恢复正常)。通俗讲,一些人早年的排便行为和习惯,会在以后社会环境中逐渐发生改变或障碍,通过以上生物反馈的训练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回到正常的排便方式。生物反馈仪器首先记录和分析便秘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的各种信号、通过显示屏、将异常的排便动作形象地告诉患者、同时显示正确的信号、便秘患者同时看到正常和异常的信号,努力纠正异常的腹部运动和盆底运动、调整自己的排便方式。医院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而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过渡到正常的排便方式。肿瘤所致便秘不在生物反馈治疗范围内。

主持人:什么样类型的便秘人群适合“生物反馈”疗法?

林琳主任:目前从国内外便秘诊治指南和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反馈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最好方法。如果是混合型便秘,也就是说肠道蠕动很慢,加上盆底功能也障碍,也可以考虑通过药物和生物反馈同时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在缓解患者便秘症状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有便意,但存在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口堵塞感等症状。了解便秘不同症状,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生物反馈治疗。

主持人:“生物反馈治疗”一般多长时间能见效,能维持多长时间?

林琳主任:一般来说,生物反馈治疗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我们统计过七、八百例患者,大多数经过5次生物反馈训练才能有效,如果治疗时间长,那疗效维持得会更久。最长的病人我们随访了6年,一直维持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患者自身情况不同,在训练中自身领悟和学习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见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在不同患者中还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是否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普通人群锻炼盆底肌肉,预防便秘的发生?

林琳主任:主要是协调提肛运动和腹部运动。首先,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做收紧肛门的动作,再放松,往复多次。我们经常交待病人把肛门收紧、放松、在收紧、再放松,这样反复多次做。同时,要配合腹部肌肉的放松和收缩。腹部放松的时候,肛门要收紧;腹部收紧的时候,肛门要放松,相互交替。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这个动作,加强我们腹部和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供稿:俞汀)

11月份每周一上午7点30医院消化科与您相约FM.5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屾晥鏋滄渶濂?
鍖椾含鍝噷鐧界櫆椋庣梾鐪嬬殑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pinnanren.net/bmyf/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