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里,便秘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毛病”,其实便秘的危害非常值得重视。一项系统评价资料显示,世界各地报道的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2.5%~79%之间。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且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目前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开启了居家“防疫”模式,长时间宅在家里,有些原本“便得顺畅”的朋友也可能会被史无前例的“宅”诱发便秘。
一、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其中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而排便次数减少则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便秘的病因及分类
恐“疫”心理、运动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是居家防疫时出现便秘的导火索,例如:在居家防疫期间过分担心被病毒感染而焦虑、失眠;
缺乏锻炼,胃肠蠕动减慢;
日常饮食中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等等。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因素,可将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1)肠管本身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长结肠或肠道内炎症、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等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2)肠道外病变,如腹腔内肿瘤、肛周脓肿、痔疮等引起大便排出通道受阻。(3)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肠麻痹。功能性便秘是无明确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其病因主要包括:(1)长期卧床、久坐、缺少活动,常见于心脑血管病人、产妇、IT白领等;(2)精神因素:常见于精神压力大,受过精神创伤,或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精神衰弱者。(3)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饮食过于精细,膳食纤维、水分摄入不足,多见于老人。(4)引起便秘的药物:胃肠解痉药、制酸剂、抗哮喘药、降血压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抗过敏药、阿片类、抗肿瘤药,其中抗肿瘤药和阿片类止痛药物最为常见。二、便秘的危害
便秘时大便干燥,会引发肛裂、直肠脱出甚至嵌顿等问题;
长期便秘导致毒素吸收增加,使患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概率增高;
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便秘时排便过于用力的话,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意外,引发心梗、卒中等严重后果。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因为活动较少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要给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