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肠道内菌群平衡时,肠道内的凝结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大量增长,产生充足的乳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一是增进肠道健康,二是促进肠道蠕动,人体就能按时正常排便。相反,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大肠杆菌、腐败梭菌、产气荚膜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和有害菌数量增多,产生腐胺、苯酚、吲哚等大量有毒物质,导致肠中毒、麻痹而使肠蠕动减弱;同时有益菌显著减少,促进肠道健康和蠕动的乳酸、乙酸、酪酸等匮乏,肠道营养不良、蠕动力不足,导致大便在肠内滞留,患者就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便秘又能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紊乱,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便秘伴随以下几种症状,更需引起你的注意了!
1
便血或黑便
表现为黑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便混或不混,主要视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离肛门远)。不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
2
贫血
明显便血,久之引起贫血容易查出,危险的是小量但长期出血(隐性出血),肉眼难以辨出,只有做大便隐血试验才会发现出血。除失血外,肿瘤毒素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也是造成部分患者贫血的原因。贫血较多见于胃部肿瘤、结肠肿瘤。
3
发热
单纯便秘不至于发热,便秘患者如经较长时间的反复测量确有发热,特别是不规则低热,提示有慢性炎症(如肠结核等)或肿瘤,不过首先应排除其他常见发热原因。肿瘤组织代谢加快,其产物对机体的刺激也是发热原因。
4
腹痛
不少患者排便之前常有轻微左下腹疼痛,多于排便后消失。但若腹痛持续存在,程度重,排便后不消失,提示肠道有阻塞的可能,常由肿瘤、肠道粘连或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也常有腹痛表现。
便秘无小事,请及时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