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它是怎么发生的

来源:腾讯视频、"糖尿病之友"号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慢性病,一旦患上了,就不可治愈,只能通过控制饮食、药物调理等方法慢慢调养。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那么,糖尿病是如何发生的呢?要如何预防?一旦患上了又该如何控制?一起来看一下吧!

(糖尿病预防宣传视频)

糖尿病发病率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发病机理

我们体内的器官——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如果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或丧失,就会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医学分类

①I型糖尿病——较少见,患者多为儿童,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免疫系统错把正常的胰岛细胞当作"敌人"。

②II型糖尿病——较常见,患者多为成人,由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引起。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热量饮食、缺少运动、工作压力大等,其中以高热量饮食为主。

糖尿病的预防

1.健康饮食

预防糖尿病,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饮食,可以算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了,大家可以参照糖尿病饮食来制定自己的饮食。虽然不需要像糖尿病人一样,控制得那么严格,但是,根据个体情况,控制总能量,均衡营养的这个原则不会变。

2.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也很重要,每天坚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5次以上。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穿插一些肌肉的训练,可以帮助增进血糖的调节能力。

3.控制体重和腰围

过胖、特别是腰腹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大家要注意吃动平衡,把体重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健康的BMI(18.5~24kg/m2),控制腰围,女性85cm,男性90cm。

BMI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4.定期检查

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定期体检,体检时需要检查空腹的静脉血糖,有条件时可以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OGTT),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情况,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如果处理得当,是可能逆转的。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患上了,除了努力控制别无他法。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血糖控制在多少范围内才算达标?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虽然同为糖尿病,但血糖控制标准大不相同。即使同为2型糖尿病,不同病情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同。

糖尿病的控制标准

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广点通
白癜风病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pinnanren.net/bmyf/2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