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9.4%,它包括了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临床上多表现为孕中晚期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伴或不伴包括脑、肝、肾等全身多脏器功能的损害。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妊娠合并心脏病合称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金刚”。下面,我们就和准备二孩或者已怀有二孩的准妈妈们聊聊这个让产科医生“闻之变色”的“大老虎”。
理论上来讲,第一次怀孕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第二次怀孕时仍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但如果准妈妈在准备怀孕或妊娠期间做好体重管理、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以及适当运动,也仍有可能预防或者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1备孕的心理问题二孩妈妈第一次妊娠时,如发生过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死胎等不良妊娠,可能会对本次妊娠留下不良阴影,这是需引起重视的产妇心理问题。有研究报道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3.5%~33.3%,而在国内,由于国人的情感内敛,以及对于此类精神疾病的误解,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但临床上也有不少因过早出现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一种重度子痫前期的极端并发症)等而导致引产、死胎、新生儿夭折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在经历了人生谷底后还是会振作起来,积极准备下一次怀孕。
2何时再次备孕比较合适?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妈妈而言,产后42天需由内科医生评估血压情况,若血压仍持续较高状态或临界水平,产后三个月需再评估一次。对于前次妊娠为阴道分娩者,评估各方面情况良好,尤其血压正常、情绪稳定,考虑再次妊娠需产后半年之后,剖宫产者需2年之后。
3孕前准备在准备再次怀孕前,建议这些二孩妈妈医院的再生育门诊进行全面评估。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不少二孩妈妈合并有慢性高血压疾病,也有一部分二孩妈妈前次妊娠时的妊娠期高血压在妊娠终止后最终被确诊为慢性高血压,对于这些情况,二孩妈妈在孕前需做好哪些准备呢?国外数据显示初次妊娠患有子痫前期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子痫前期再发率为14.7%。针对此类情况,二孩妈妈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孕前病情评估、孕期严密监测、药物预防治疗、体重管理、生活习惯的改变等。
1.血压控制
对于希望怀孕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最好控制在/80mmHg,并由心内科医生对于血压的控制及全身脏器的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适合怀孕。而重度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或者曾出现过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眼底改变,理论上不宜怀孕,即使已怀孕,也建议在早孕期间终止妊娠。
2.降压药选择
不少高血压患者在孕前即服用降压药,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ACEI、ARB类降压药在孕早期使用有导致胎儿先天性肾畸形的可能,属于FDA(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分类中的D类,即在妊娠期禁用,故孕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备孕期间需更改降压药,具体可向专科医生咨询。
3.体重管理
现在经济水平发展了,不少人在备孕期间就不停地“进补”,希望肚子里的小朋友出生前就赢在起跑线上,什么大鱼大肉、海参燕窝,通通纳入盘中,于是体重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控制不住了,还没有怀孕就胖得变了个人似的。殊不知,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高血压的“好朋友”,体重控制不好,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通通找上门来。
更多精彩尽在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