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疼痛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还远远不够……
癌痛为慢性病程,大部分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止痛药。怎样正确服药,怎样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家属对疼痛的认识,在患者疼痛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均对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产生很大影响。
夜间值班,常发现肿瘤患者因为疼痛,辗转反侧,低声呻吟,询问他为什么没有按时服用止痛药,他说“担心吗啡上瘾、便秘,剂量越用越大,所以我忍一忍。”真是这样吗?
疼痛教育是指通过对疼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及疼痛治疗相关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他们掌握疼痛及疼痛治疗相关知识,从而自愿、正确参与到疼痛控制中来。对于上述这种对使用吗啡有顾虑的患者,护士应怎样进行疼痛教育呢?
癌症疼痛教育的内容1、灌输无需忍痛的观念。护士能够准确评估疼痛,及时沟通,告知疼痛缓解对患者的生活、治疗及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告诉患者大部分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有效缓解,如果药物无效,还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帮助患者树立疼痛可缓解的信心。
2、根据患者年龄、意识状态、认知情况、治疗阶段及评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确保患者在全程疼痛控制中能够准确及时地向医护人员汇报自己的疼痛情况。
3、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阿片类药物需由医生开具,不可自行调节用药剂量和频率。护士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包括每种药物用途、服药时间,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要点。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阿片类药物特性,消除顾虑和担忧。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生理依赖性和耐药性,但不应与成瘾性混淆。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也称为精神依赖性,是指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快感而不择手段地获取并使用药物的行为,是滥用药物的行为。生理依赖性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特性之一,一般出现在突然停用药物或使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纳洛酮时,其典型症状有焦虑、易怒、寒战、出汗、流涕、恶心呕吐、腹痛等,也称戒断症状。护士告诉患者按照阿片类规范化的撤药方案,戒断症状完全可以避免。耐药性是指为了维持镇痛效果,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很多患者担心现在增加药物剂量,以后再增加就不起作用了,因此拒绝在需要时加量。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没有极限。
5、提供出院后疼痛就医信息,保证出院后疼痛治疗的连续性。
6、告诉患者出院期间出现以下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取药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新出现的疼痛、疼痛发生变化、现有药物不能缓解疼痛,严重的恶心呕吐、3天未排便、白天易睡且很难唤醒、意识模糊等。
7、告诉患者和家属阿片类药物需妥善保管,谨慎使用,不能与酒精或其他违禁药品混合放置或使用。
癌症疼痛教育原则1、癌痛是慢性病,医护人员需连续评估患者的信息需求,并给予相应指导,疼痛教育贯穿疼痛治疗始终。
2、评估患者的语言、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形式。
3、评估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治疗的知识、态度及信念,判断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在疼痛治疗中的误区、对止痛药的顾虑和担忧等,制订个体化的教育计划。
4、根据患者疼痛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信息支持。教会患者认识疼痛,无需忍痛,树立疼痛科缓解的信息,用药指导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成为疼痛教育的重点。
5、慢性癌痛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止痛药,家属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育的对象应包括家属。
吗啡的副作用1、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刚开始服用药物最初几天,注意是吗啡直接刺激到延脑的化学接受器,可以通过止吐药或者安定剂来改善症状。
2、排尿困难:主要因为吗啡会抑制排尿反射,发生尿潴留。
3、皮肤瘙痒:吗啡会使表皮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痒。可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4、便秘:因为吗啡降低胃肠道的蠕动并影响中枢神经排便反射导致大多数患者发生便秘。通常合并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的发生。
5、呼吸抑制:吗啡影响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呼吸次数及呼吸深度的改变。倘若发生要立即吸氧并注射吗啡拮抗剂。
参考文献:
[1]陆宇晗,陈钒.肿瘤姑息护理实践指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4.
作者单位:医院
徐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