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长辈行动日渐迟缓,甚至伴随手部抖动,担心是不是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占退化性疾病第二位,仅次于失智症。这种进行性的退化疾病,虽不会直接致命,却会逐渐恶化影响生活品质。
帕金森氏症在台湾是常见的老年退化性疾病,虽不能治愈,但早期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而对药效反应不理想的病患,经评估接受深部脑电击手术,也有助于改善病况。对于病人、照顾者的生活品质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退化疾病第二位仅次于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占退化性疾病第二位,仅次于失智症,台湾有近六万名病患,一般诊断以典型运动障碍为主,病患手抖、翻身、起床、穿衣服、洗澡、穿裤子动作迟缓。
如何分辨是退化还是疾病?
相关神经医学中心张主任举例说明,正常的退化就好比25岁跑得很好、60多岁跑步就有点困难,即功能上与大部份平均年龄者没有明显不足,在日常如生活自理、逛街、买东西还可以应付自如,偶有事情要强迫记忆,例如考试题目无法完整记下,但不足以影响生活。
张主任说,失智症最重要鉴别诊断,是以执行能力和记忆力是否达到功能障碍;而帕金森氏症则是运动上障碍,它是动作障碍型的疾病,鉴别上是以动作缓慢、手抖、肢体僵硬为主,因此病患若是以运动障碍为主,鉴别上为帕金森氏症或类帕金森氏症。
一到五期症状
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的表现可从几个动作变化来做判断,包括肢体动作缓慢、肢体较为僵硬或静止时肢体颤抖等。依严重程度分五期:
第一期:从单侧肢体先产生症状。手会有些颤抖,也较僵硬,手部精细动作变得较笨拙。渐渐地颤抖、僵直症状会愈来愈严重,连续写自己的姓名,会愈写愈小字或愈来愈困难。
第二期:两侧肢体皆有症状。脸部表情僵硬,双手皆会有颤抖、僵直或动作缓慢的现象,行走时躯体及两下肢僵直、迟缓,此阶段仍然有能力从事轻便工作,日常生活也可自我照顾。
第三期:两侧肢体之症状皆加重,已无法工作,部分日常生活须旁人扶助。此时走路相当缓慢,不但步伐很小,还合并有平衡的问题,要从坐椅站立或坐下时,皆相当困难且容易跌倒。
第四期:肢体的症状更严重,病患行走时相当不稳,举步维鞎,须要旁人扶助才能走动。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澡等皆须旁人照顾。
第五期:帕金森氏症的末期。病患已无法行走,完全卧床。连吞咽、咳痰、翻身皆相当因难,因此容易产生褥疮、肺炎及营养不良,以致死亡。
非运动症状
便秘、失眠、忧郁留意早期警讯
张主任说,「非运动症状」是在年提出,帕金森氏症早期被认可是动作障碍,但慢慢的,医界发现,这些病人在很早期,甚至发生动作障碍之前,就已经有非动作障碍产生,甚至在病程中也会出现,这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失眠、忧郁等。
张主任指出,许多非动作障碍的症状已被认为可能与帕金森氏症息息相关。帕金森氏症最早期出现便秘、动眼期睡眠障碍、嗅觉功能丧失、忧郁等四大前驱症状,这些症状单独出现在一般年纪大的长者并不少见,但若合并多项同时出现,就要提高警觉。
例如一名年轻的病人,有便秘症状或动眼期睡眠障碍,尤其是动眼期睡眠障碍在很年轻就发生,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机率相对就非常高。但张主任说,由于前驱症状或非动作障碍尚未列入诊断标准,只能做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