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的天气总是干燥的,由于宝宝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通过皮肤、肺以及肾脏丢失的水分会更多,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就更易出现“上火”了。
宝宝上火不会用语言告诉你,那怎么办呢?聪明的爸妈不妨观察宝宝身体上的症状,看看宝宝上火了没。
1)看肛门
正常的是粉红色,红色说明有火,颜色越深火越大;
怎么办:要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多给宝宝吃些祛火的蔬菜或者水果,比如西红柿、甘蔗汁,或是喝点淡竹叶水、淡藤茶之类的
2)眼角
有眼屎说明有肝火.。有些宝宝会出现眼内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见眼角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
危害: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引发麦粒肿。麦粒肿俗称针眼,是宝宝常见的眼病。
怎么办:妈妈可以给宝宝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酱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要注意作息时间,宝宝不应该太晚睡。
3)舌头
舌边发红是有心火了。宝宝多表现为不肯吃饭,容易烦躁,不安哭闹,甚至不愿喝水。
4)嘴角有白茬
是口干引起的,说明是有脾火了;
怎么办:可以找一些柿饼上的柿霜给宝宝冲水喝,或是买一些杨桃给宝宝吃。
5)大便干结,是有胃火了
大便干结,粪便硬结而量少,呈栗粒状,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排便时因肛门受干结粪便剌激出现疼痛而哭闹。
危害:患上便秘的宝宝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便秘会降低免疫力,让宝宝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长期排便不畅,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6)手心干热,晚上还出汗,有虚火
如果手心是凉凉的,潮潮的,那是正常的;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出汗,那说明宝宝有虚火了。这样的宝宝,体质较弱,不能吃寒性大的食物。
怎么办:小儿推拿是一个好方法。给宝宝捏捏积,搓搓脚心,都是不错的方法。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咨询一下医生。
什么原因让宝宝上火
1、阳有余而阴不足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容易出现阴虚火旺、虚火上升的状况。因此,宝宝上火往往都是“虚火”、“实火”一起上,并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事实上,宝宝的“火”通常都属于实火,一般由于吃得过多,导致胃火发生,所以,为预防宝宝上火,最好用母乳喂养,因为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是宝宝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倘若母乳不足,建议选用不易“上火”的配方奶粉,也就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同时绿豆粥或绿豆水也有不错的解毒清火的功效;水果品种要丰富;合理饮食,保证睡眠也很重要。
2、病邪入侵
孩子容易“上火”,有个主要的原因是宝宝自身脏腑娇嫩,免疫系统脆弱,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机侵入宝宝的身体,一旦病邪滞留在体内,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另外,“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和“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使得宝宝产生“内火”。秋季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孩子一旦受到风寒就更容易“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弱,易生病,而不少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宝宝穿得过多也会使宝宝生热化火。
3、便秘引发的"上火”
孩子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相对较少。而平时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进食比较多,如果健身运动和活动又较少的话,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障碍,积食成滞,郁积于胃肠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虚火内燥的常见表现。
宝宝上火怎么办?生活中妈妈要做些什么?
对策1:饮食宜清淡
容易“上火”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油炸的食品。这就需要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给宝宝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熏制的食物;少吃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还应少吃桂圆、荔枝等热性水果。食物中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辛辣重味的调味品,如姜、葱、辣椒等等。
对策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宝宝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比如不要用手揉眼、抠鼻;注意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对策3:多喝水
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宝宝皮层薄,很容易丧失体内水分。所以在两餐哺乳或正餐之间给宝宝多补充水分是预防上火的最简便的方法。
宝宝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同时能够保持屋内温度22度,湿度60,是最好的。
对策4:母乳喂养,或者选择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给宝宝吃蔬菜水果:蔬果中的粗纤维对预防宝宝便秘很有帮助。帮助宝宝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