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便秘是指由于粪便量和排便次数减少引起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的现象。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母猪精神和食欲不振、排粪困难、粪便干结。母猪发生便秘轻者会造成母猪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产后无乳、产弱仔等现象,重者会造成母猪消化吸收机能紊乱、精神异常,严重的会造成母猪死亡。在集约化养殖场母猪便秘发生率较高,大约为20~35%,有的猪场高达60%,主要发病在产前20天到断奶期间。
1、母猪便秘的分类
1.1热应激
分为环境热应激和体内热应激,环境热应激出现在夏季,持续数日35度以上的高温可引起母猪高热反应,导致水盐代谢紊乱,体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肠道对食糜中水分的过度吸收,食糜的水分减少流动性下降,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从而发生便秘;体内热应激的原因是母猪在妊娠后期体温升高,导致体表水分挥发速度增加,体内对水的需求量增加,大肠对内容物水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导致粪便干结。热应激导致的便秘主要是温度升高,体内对水的需求增加所致,此类便秘的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体温升高,脱水,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精神沉郁,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饮水量,适当在日粮中添加清热去火的药物以缓解便秘的症状。
冬季饮用水温度过低时母猪的饮水量减少,导致体内缺水血液渗透压升高,肠道过度吸收水分,也会造成的便秘,其表现情况与热应激便秘相似,解决方法主要是提高饮水温度。
1.2肠道蠕动减缓
肠道对水分的吸收速度和肠道蠕动将内容物向后推动的速度达到平衡时。排出的粪便正常,肠道蠕动速度减缓而相对水分的吸收不变时造成水分的过度吸收,粪便干结,流动性差,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母猪的运动量较少,胎儿的挤压,饲料粗纤维含量降低,采食量过少等原因都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此类便秘的症状是排便量减少、母猪烦躁、啃咬圈舍、呼气恶臭、舌苔厚、结膜有血丝,解决办法主要是适当加大母猪的运动量,恢复肠道蠕动速度,用粗纤维、微生态制剂类物质刺激肠道蠕动。
1.3菌群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和有害菌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在肠道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从而维持了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肠道内大量的有益菌,产生足量乳酸,乙酸,丁酸刺激肠道蠕动,母猪就能按时正常排便。相反,当菌群紊乱时,有害菌增多,产生的胺、苯酚等大量有害毒素长期刺激大肠神经丛,使其处于相对不应期,有益菌群显著减少,乳酸、乙酸、丁酸产生量不足,肠道蠕动力随之丧失,导致便秘,此类便秘症状是粪便次数,排便量均减少,粪便恶臭、干结,粪便表面不光滑,母猪狂躁,部分有攻击性,呼气有苦味,舌苔厚,眼角有分泌物。有大量试验数据证明,发生便秘时肠道有益菌总量明显下降,过量添加抗生素,环境应激,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原因都会导致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调。此类便秘的解决办法只有补充大量微生态制剂。
2、目前母猪便秘的主流防治对策
2.1增加饮水
在妊娠期间饮水不应少于8升/头/天,在泌乳期间不应少于15升/头/天,热应激造成的便秘可以用增大饮水量的方式解决,补充体内的水分,降低过高的渗透压,减缓肠道对内容物水分的吸收,从而减少便秘的发生。当母猪因肠道蠕动减慢,菌群失调原因导致便秘时,伴随的还有食欲减少,以及主动饮水减少。
2.2提高粗纤维含量
在妊娠期日粮中加入20~30%的小麦麸,在泌乳期日粮中加入8-10%的小麦麸,麸皮中粗纤维刺激肠道,以恢复肠道蠕动,减少水分的吸收,进而减少便秘。此方法对肠道蠕动减缓引起的便秘有较好的作用,在其中添加2~3%的糖蜜或菜油润滑效果更好,但其对热应激和菌群失调导致的便秘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同时过量的麦麸会导致肠道内热量增加,进一步加剧热应激。
2.3补充青绿饲料
在妊娠前期补充青绿饲料1.0~1.5千克/头/天;在妊娠中后期和泌乳期1.5~2.0千克/头/天。较优质的青绿饲料有:苦荚菜、白菜、包菜、莴苣、红薯叶、菊苣、南瓜等。青绿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水分,且自然生长的青绿饲料表面附着大量天然有益菌,可以缓解因热应激、肠道蠕动减缓和菌群失调带来的便秘。缺点是只能应用于妊娠母猪,而哺乳母猪投喂青绿饲料时,乳猪也会采食,会导致乳猪的腹泻;另外青绿饲料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尤其北方冬季很难满足规模化猪场的需要。
2.4投放药物
用于缓解便秘的常用药物有硫酸钠、硫酸镁和大黄,三种药物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连用3~5天,对治疗便秘有一定效果。清热去火类药物对缓解内源性热应激引起的便秘有一定的作用。但药物治疗也有缺陷,如停止投放药物后病情易反复,且有一定的负作用,因而不是解决母猪便秘的有效办法。
2.5微生态制剂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发生便秘的母猪肠道微生态菌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补充相应的菌群后能明显的缓解便秘症状,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平衡与母猪便秘之间关系密切,目前市场主流的微生态菌种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酪酸菌(丁酸梭菌)。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能在在小肠中萌发、定殖。在生长、繁殖和代谢的过程中产生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等消化酶,提高肠道中食糜的流动性;芽孢菌在肠道中能代谢一部分组织胺,可缓解便秘带来的中毒症状;也有中药药理学者将芽孢菌划归为苦、寒、涩、滞,对热应激引起的便秘有缓解作用,但过量使用导致粪便量减少,进一步加重便秘。
酵母菌类细胞壁富含脂多糖成分,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具有缓解肠道神经从痉挛,恢复肠道蠕动的作用;同时酵母在代谢过程中可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也是促进肠道蠕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乳酸杆菌类通过降低肠道pH值,调整肠道正常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败菌数量大大减少,而使有毒代谢产物吸收减少,从而使便秘症状得以缓解。尤其补充乳酸杆菌等原籍菌,其产生乙酸和乳酸pH值为2.8~3.1,使肠道呈酸性,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异常发酵,并且刺激肠蠕动,从而减少水分的过度吸收而缓解便秘症状,恢复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等症状。
酪酸菌属于梭菌中的芽孢杆菌袁,有极强的产丁酸和氢气(H2)能力,丁酸能为肠壁平滑肌直接提供蠕动能量,H2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肠道蠕动的刺激原;另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改善保育舍的环境,减少环境中大肠杆菌数量,对乳猪的腹泻有一定改善。
3、总结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均可导致便秘,常用的增加饮水、增加粗纤维、补充青绿饲料、投放药物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便秘,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不能对所有的便秘都有效,而微生态制剂对热应激、肠道蠕动减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因各种菌改善的方向并不一致,所以选择微生态制剂防治便秘上不能选择单一菌种袁应该选择复合微生态菌剂。
赞赏